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和日本相继生产钢化玻璃。初期,主要是垂直钢化法和燃气炉曲面钢化法,后来出现了曲面玻璃垂直压弯法。四十年代发展了水平自重弯钢化法。五十年代全景玻璃的钢化成功,改进了大型轿车,建筑上也采用了钢化玻璃门、窗和橱窗。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水平钢化法日趋成熟,推动许多国家钢化玻璃成倍增长。最突出的是日本。在本国革新经验的基础上,引进了14项钢化新技术,使产量成百倍地增长,质量迅速提高。
国外钢化比例产量增长较少;但新建了不少钢化生产线。据不完全统计,有水平连续法9条、水平震动法29条、气垫钢化法10条。这些新生产线大部分是取代老旧工艺设备的。
国外许多公共建筑、大宾馆、大饭店的观景幕墙高数米、宽十余米,有的就由若干块大型钢化玻璃组成。澳大利亚墨尔本广场的大型玻璃天篷,其平面玻璃的尺寸是1613*1396毫米,曲面玻璃的尺寸是1613*2400毫米,还是用了夹层玻璃。美国钢化玻璃的最大尺寸达到2400*3300毫米;西欧达到2140*3660毫米,甚至2740*3660毫米;日本2438*3048毫米;苏联940*1600毫米。
建筑钢化玻璃厚度减薄,但仍需要一定数量的厚玻璃。目前,大部分建筑钢化玻璃厚度在4-6毫米之间;少部分2-4毫米。由于铝框的发展,8、12、15毫米厚的大型钢化玻璃门已普遍。
安装方法的发展,要求钢化玻璃用边无光畸变。最近,美国发展了粘结玻璃窗。英国发展了埋头螺栓玻璃窗。前者用硅粘结剂将玻璃粘结到金属框上;后者通过埋入玻璃中的螺栓,将玻璃与墙体竖框上的弹性片连接起来。这样的玻璃窗、隔墙和幕墙,表面平滑,外形美观,气密性好,配件最少,清洁方便,维修费低。由于周边完全无框,整块玻璃都在视线内,为此要求周边无光畸变。
各种建筑钢化玻璃制的太阳能收集系统。
在十一届国际玻璃会议中,英国介绍了住宅收集太阳能的玻璃墙。据说可代替普通家用能耗的80%。现已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玻璃窗、玻璃廊和玻璃屋顶太阳能收集装置。美、英、法、日、西德等国已修建太阳能房屋数十万栋。钢化玻璃的热稳定性较普通平板玻璃好,在这领域是大有发展的。
建筑钢化玻璃品种增多
有无色透明的,彩色的。有普通钢化玻璃,有反射钢化玻璃、隔热钢化玻璃。为了建筑美观,又发展了彩色釉面钢化玻璃、丝花钢化玻璃。还有钢化夹层防盗玻璃、意大利有专门生产家用电器钢化玻璃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