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市民颜先生给自家做装修时,想将全部玻璃换成钢化玻璃,于是特地联系鄞州区一家钢化玻璃销售商,花3500元订购了约42平方米的钢化玻璃。安装完毕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颜先生不小心失手打碎了其中一块,结果竟然发现,这散落一地的碎玻璃碴和普通玻璃相差不多———呈块状,且都是尖角的。“难道我花钢化玻璃的钱买了普通玻璃?”颜先生立即向鄞州区消保委直属分会投诉。
鄞州区消保委工作人员接诉后,联系玻璃销售商进行了了解。结果该销售商又表示,颜先生所摔碎玻璃有可能没有达到钢化玻璃的标准,估计由于玻璃在钢化过程中压力不够造成。“这是个别现象。现在我们已与玻璃生产厂家取得联系并沟通。”销售商称。
记者了解到,钢化玻璃是通过物料钢化原理,在玻璃升温至接近软化状态的时候瞬间冷却,使玻璃内部产生钢化应力层,增加玻璃表面的抗压力和抗冲击的能力,强度约为普通玻璃的3-5倍,摔碎后会破裂成玉米粒般大小的颗粒。“钢化过程看似简单,但其实要求严格,一旦某个环节做得不到位,就会影响玻璃的钢化程度,导致不完全钢化,甚至半钢化。目前市场上有少数企业采用不完全钢化玻璃或半钢化玻璃假冒钢化玻璃,以降低成本。这大大增加自爆概率,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鄞州区消保委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