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化玻璃碎片状态不合格,从技术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加热不均匀。
始终保持生产设备的完好状态是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前提保证。钢化玻璃生产线的加热不均主要是由于加热系统故障造成的,因为玻璃在钢化炉中靠电炉丝加热,而电炉丝长时间使用会因氧化使阻值变大,也可能造成接触不良或熔断,导致钢化炉炉体内局部加热功能变化或丧失,从而使玻璃板面温度不均匀。温度控制系统有时也会出现故障,每台钢化炉由多个温度控制区和与之相对应的温控器组成,如果温控器发生故障,会使炉体内局部温度失去控制,造成玻璃加热的不均匀。电炉丝和温控器都属于易损件,在生产过程中应定期检修。
2.冷却不均匀。
冷却风栅局部堵塞或风栅有设计制造缺陷,造成吹风不均匀,导致玻璃板面冷却不均。③加热和冷却的工艺制度设定不合理。加热温度、时间和冷却风压及冷却时间应随玻璃厚度、颜色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适当调整。④急于提高产量,装炉率高,使炉温下降过快,加热系统补热能力不足,造成玻璃板面温度低。⑤原片玻璃质量不好。原片玻璃有气泡、结石等缺陷,会造成玻璃在钢化后缺陷附近应力不均,导致局部碎片偏大。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量,故意降低加热温度、缩短加热和冷却时间。⑦对标准执行不严。
钢化玻璃的碎片状态,即钢化玻璃破碎后的颗粒大小是衡量钢化玻璃质量的主要指标,国家标准要求在任意50mm×50mm的区域内,碎片数要大于40个,一方面它是安全性的要求,同时也能反映钢化玻璃的强度,但碎片状态是破坏性试验,不可能对每片玻璃进行检验。行业内通常是采用首件样品检测的方式,但有些企业对这项要求不以为然,认为颗粒稍大一点没关系。为了节省成本,检验频次不够甚至根本不做该项检验,这种情况下必然有一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隐患。